火災事故調查是 “查明火災原因、認定事故責任、總結教訓、預防同類事故” 的關鍵工作。據應急管理部數據,規(guī)范的火災調查能使 “事故原因查明率” 提升至 95%,并為后續(xù)責任追究、消防法規(guī)完善提供依據;反之,調查不嚴謹會導致 “原因誤判、責任錯認”,甚至引發(fā)二次事故。需遵循《火災事故調查規(guī)定》,明確調查流程與證據收集方法,確保結果科學可靠。
需按 “現(xiàn)場保護 - 初步勘查 - 詳細勘查 - 原因認定 - 責任劃分” 五步開展,核心是 “先保護、后勘查,先整體、后局部”:
保護范圍:① 劃定 “警戒區(qū)域”(以火災現(xiàn)場為中心,向外延伸 50-100 米,視火災規(guī)模調整),禁止無關人員、車輛進入;② 對 “起火點、燃燒痕跡明顯區(qū)域、重要物證位置” 設置 “單獨保護帶”(用警戒線隔離),避免物證被破壞;
保護要求:① 消防員撲滅火災后,需 “保留部分燃燒殘留物”(如未完全燒毀的電器、易燃物),不得隨意清理;② 調查人員到達前,由現(xiàn)場負責人(如單位安全員、消防指揮員)專人值守,記錄 “進入現(xiàn)場人員名單、時間”,確??勺匪荨?/p>
勘查目的:確定 “火災蔓延方向、大致起火范圍、重點勘查區(qū)域”;
勘查內容:① 觀察 “建筑外部燃燒痕跡”(如窗戶玻璃破損程度、外墻煙熏痕跡),判斷火勢蔓延方向(煙熏重的一側為火勢來向);② 查看 “消防設施狀態(tài)”(如滅火器是否使用、消防栓是否出水),初步判斷初期滅火是否及時;③ 詢問 “第一發(fā)現(xiàn)人、滅火人員”,記錄 “發(fā)現(xiàn)火災時間、初始火勢、滅火過程”,形成初步調查線索。
核心任務:找到 “起火點、起火物、引火源”,這是認定火災原因的關鍵;
勘查順序:① 從 “火災蔓延的末端向起火點逆向勘查”(如從燒毀較輕區(qū)域向燒毀最嚴重區(qū)域推進),避免破壞起火點證據;② 重點檢查 “燒毀最嚴重、變形最明顯的區(qū)域”(通常為起火點),如電器設備內部、易燃物堆放處;
注意事項:勘查時需 “佩戴手套、鞋套”,使用 “撬棍、鑷子” 等工具,避免徒手觸碰物證,防止指紋、痕跡破壞。
綜合分析:結合 “現(xiàn)場勘查結果、證人證言、物證檢測報告”(如電器設備短路檢測、易燃物成分分析),排除 “雷擊、自燃、人為縱火” 等可能性,確定火災直接原因(如電線短路、油鍋起火);
出具報告:形成《火災事故認定書》,明確 “火災原因、起火時間、起火點、直接財產損失”,并送達 “事故單位、當事人”,當事人對結果有異議的,可在 15 日內申請復核。
責任分類:① 直接責任(如違規(guī)操作電器、臥床吸煙的個人);② 管理責任(如單位未落實防火檢查、消防設施未維護的管理人員);③ 監(jiān)管責任(如行業(yè)主管部門未履行監(jiān)管職責的工作人員);
處理建議:根據責任大小,提出 “行政處罰、紀律處分、刑事責任” 等處理建議,移交相關部門執(zhí)行(如公安、紀檢監(jiān)察部門)。
證據是調查的核心,需重點收集 “物證、書證、證人證言、檢測報告” 四類證據,確保鏈完整:
收集范圍:① 引火物(如短路的電線、未熄滅的煙頭、殘留的易燃液體容器);② 起火物(如燒毀的電器、被褥、紙箱);③ 燃燒殘留物(如灰燼、融化的金屬、煙熏痕跡樣本);
收集方法:① 小件物證(如煙頭、電線):用 “密封袋” 包裝,標注 “收集時間、位置、編號”;② 大件物證(如燒毀的家具、電器):拍照、錄像固定后,整體搬運至實驗室檢測;③ 痕跡證據(如地面燃燒紋路、墻面煙熏痕跡):用 “素描、拍照、錄像” 記錄,必要時制作 “痕跡模型”(如用石膏固定地面融化痕跡)。
收集范圍:① 單位消防檔案(如防火巡查記錄、設施維護記錄);② 電器設備資料(如購買發(fā)票、使用說明書、維修記錄);③ 氣象資料(如火災當日的溫度、濕度、風力,判斷是否因雷擊、高溫引發(fā)火災);
收集要求:對 “復印件” 需加蓋 “提供單位公章”,確保與原件一致;對 “電子文檔”(如監(jiān)控錄像、電腦記錄),需備份保存,避免數據丟失。
詢問對象:① 第一發(fā)現(xiàn)人(了解火災初始狀態(tài));② 滅火人員(了解火勢蔓延速度、滅火難點);③ 事故單位工作人員(了解現(xiàn)場管理、設備使用情況);④ 周邊群眾(了解火災發(fā)生時的異常情況,如是否有爆炸聲、異味);
詢問技巧:① 單獨詢問(避免證人之間相互影響),記錄 “詢問時間、地點、詢問人”;② 提問需 “具體、明確”(如 “你發(fā)現(xiàn)火災時,看到哪里在冒煙?火勢有多大?”),避免模糊問題(如 “你看到火災了嗎?”);③ 對 “前后表述不一致的證言”,需進一步核實,查明矛盾原因。
檢測項目:① 電器設備檢測(如電線是否短路、電機是否過熱);② 易燃物成分檢測(如殘留物是否含汽油、酒精等易燃液體);③ 痕跡檢測(如煙熏痕跡成分,判斷燃燒物質種類);
檢測要求:需委托 “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” 檢測,檢測報告需 “加蓋實驗室公章”,明確 “檢測方法、結果、結論”。
證據固定:所有證據需 “全程記錄”(如收集、運輸、檢測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照片、錄像、記錄),形成 “證據鏈”,確保每個證據的來源、去向可追溯;
證據分析:① 對比分析(如將電器檢測報告與證人證言對比,確認是否因電器故障引發(fā)火災);② 排除分析(如通過氣象資料排除雷擊,通過監(jiān)控錄像排除人為縱火);③ 邏輯推理(如根據燃燒痕跡判斷火勢蔓延方向,結合起火物位置,確定起火點)。
火災事故調查的核心是 “以證據為依據,以法規(guī)為準繩”,需避免 “主觀臆斷、證據缺失”,通過規(guī)范的流程與科學的方法,查明真相、認定責任,最終實現(xiàn) “吸取教訓、預防事故” 的目的。
聯(lián)系電話一:13908080854
聯(lián)系電話二:13908080854